來到澳門除了走訪知名古蹟大三巴、玫瑰堂等景點,或是一嚐當地頗負盛名的葡式蛋塔、豬扒包、魚蛋麵等當地小吃,靠近大三巴巷弄中,有一條小巷名為草堆橫巷,藏有許多人一生中吃過最好吃的牛雜粥,不過很可惜第二代老闆楊紹龍說,年紀大了,膝蓋不行了,他預計這幾年就要退休了。
今年前往澳門,是我人生中第二次去澳門,還記得上次步行走完所有世界遺址,腿都不是我的了,這次來澳門,則專注在預計的行程但上次未能完成的地方,其中一處【楊六牛雜粥】則是朋友推薦的美食,幸好在行程最後一天吃到了,還一試成主顧,和楊伯伯(以我們相差四十歲的年紀,叫伯伯或爺爺都不為過吧)聊得欲罷不能,能夠認識他、吃到他的粥真的好幸運!
「喀喳、喀喳、喀喳……」走進巷弄中,遠遠就能聽到楊伯伯拿著大剪刀,不斷剪著牛雜的聲音,楊伯伯的手雖然剪得很快,但他也很貼心地讓每一碗粥都能吃到各部位,讓每一位客人舀起湯匙吃進的每一口牛雜粥都充滿驚奇,不管是軟的、脆的、扁的、圓的,配上粥汁與牛肉湯,竟然還有一種清甜爽口的味道,楊伯伯說,這湯汁清甜的秘密都在小小片的碎牛肉。
那天我在約莫接近兩點時就到攤位等著楊伯伯開業,還特別選了楊伯伯餐車周邊的「搖滾區」座位,楊伯伯幫我盛好我的粥後,嘴裡塞著麵條問我:「你有發現我的牛雜特別白嗎?」,一邊說著從一早忙到現在,趁著客人還沒上門前才是他的午餐時間,還一邊介紹自己的牛雜因為用心處理、還刷洗了兩次,才會特別白,也讓我第一次聽到「白牛雜」的字眼,楊伯伯說,外面店家幾乎都賣「黑牛雜」,因為洗不乾淨,所以只好用滷汁蓋過。
其實這間牛雜粥一直是當地人的口袋名單,小攤子也搬了兩次地方,楊伯伯說,以前父親參與抗戰,後來跑到澳門來賣粥,當時父親在賣粥時,他還在廣州餅乾工廠工作,直到30年前為了接手父親的老味道,才移居澳門,小攤子剛開始就在巷弄中,從關前后街搬至關前正街,到最後直接在楊伯伯住家前的草堆橫巷營業,楊伯伯說,過去都要推著推車到巷口營業,這幾年他推推車已經越來越吃力了,便決定移到自家門口營業,由於老婆也年紀大了不方便工作,就聘一位阿姨在攤位幫忙。
「每天早上五點起床、六點去市場買菜……」問起楊伯伯營業時間為何只在下午兩點至六點,楊伯伯說,他一天下來一共工作了十三個小時,今年他已經七十歲了(那天我是12月7日去吃的,他說兩天前剛滿七十歲,伯伯的生日是12月5日)膝蓋也關節炎,體力慢慢不行了,他從父親楊六手中接下攤子已三十年,而這攤子已歷經五十年的歲月。
「蛤,那以後不就吃不到了?!」我發出哀嚎聲,楊伯伯一點都不意外,楊伯伯說他也不知道能再做幾年,全年無休的生活過了三十年了,他說後繼無人接手,想到未來的某一天,牛雜粥的好味道就要在澳門消失了,不免感到淡淡哀傷,不過那一天到來時,楊伯伯總算能好好休息養老了。
留言列表